谷子孕婴网APP
谷根孕婴公众号
谷根孕婴小程序
谷根孕婴官方微博

转眼之间,假期结束了,我们回到了工作岗位上,也就意味着有粑粑麻麻要离开每日陪伴的宝宝回归到日常的工作中去了。

宝宝一下子无法适应这种心理落差,于是,搂脖子的搂脖子,抱大腿的抱大腿,还声嘶力竭地喊着:“妈妈,别走~啊~妈妈!!”看到孩子可怜巴巴的小脸,妈妈是左右为难,心碎一地啊……面对必然的“分离焦虑”,父母到底如何做才是万全之策呢?

分离焦虑期

半岁的孩子突然特别黏妈妈,见到陌生人会害怕,除了妈妈不让其他人抱,睡眠质量明显下降,多次惊醒大哭找妈妈……

这里是图片说明

宝宝的种种分离焦虑和黏妈妈的现象,说明宝宝进入了分离焦虑期,这个时期也是依恋期。
分离焦虑期从宝宝8个月左右开始,持续到宝宝18月龄,甚至到24月龄。分离焦虑期持续长短,跟宝宝的安全感建立有关系。
如果宝宝在分离焦虑期因为教养不当导致安全感不足,分离焦虑期持续时间就会增长或者没有分离焦虑期(宝宝不依恋任何人,没有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障碍

如果宝宝过了分离焦虑期,对分离还十分恐惧,甚至有些宝宝3~4岁了,还不能跟父母分离,这样的宝宝确实会有安全感不足的问题。也就是宝宝在分离焦虑期没有建立良好的安全感,导致分离焦虑期延长或者出现分离焦虑障碍。

这里是图片说明

如果宝宝出现了严重的分离焦虑障碍,宝爸妈们可以尝试以下方法去调整。

1接纳宝宝的分离焦虑

一味地指责和要求自己的宝宝像其他孩子一样,对孩子来讲不公平。因为你的指责和要求只会让内心缺少安全感的宝宝更缺安全感,而父母的接纳才会让宝宝重拾安全感。

2培养宝宝的安全感

父母跟孩子分离要提前告知,尽管宝宝会因为抗拒分离而哭闹,但是有告知的分离会让宝宝减少恐惧。这对宝宝来说是一种锻炼,逐渐锻炼下来,宝宝会慢慢减少恐惧。为了避免宝宝哭闹而偷偷溜走,是对宝宝的伤害,这种伤害会让宝宝的分离焦虑更加严重。

为什么孩子会有分离焦虑

宝宝有分离焦虑跟宝宝的认知特点有关系,8~18个月大的宝宝还没有建立客体永久性概念。即物体出现在眼前,这个物体是确实存在的。而物体不在眼前,就会认为这个物体不存在了。他不会理解,有些物体即使不在眼前也一样存在。
所以妈妈不在身边,他就认为妈妈没有了,会非常恐惧和焦虑。

分离焦虑有哪些异常行为

1特别抗拒分离

分离焦虑的孩子特别抗拒分离,尤其抗拒与宝宝的依恋对象(一般是妈妈)分离。与他们分离时,宝宝会表现为哭闹不止甚至乱踢乱打。

2喜欢黏人,尤其喜欢黏妈妈

分离焦虑的宝宝会把妈妈看得非常紧,甚至在妈妈吃饭、上卫生间都会黏在一起,让妈妈很无奈。

3抵抗接触陌生人

宝宝会表现出严重的认生现象。也许有些宝宝小时候能接受陌生人抱,会跟陌生人打招呼,有了分离焦虑,他们反而认生,害怕接触生人。

4难以融入新环境

分离焦虑的孩子到陌生环境会变得谨慎、胆小,总是机警地观察环境而不能快速融入环境。

引导孩子安然度过分离焦虑

1及时回应

宝宝通过表情、肢体动作、语言甚至哭声来表达需求,家长一定要及时回应宝宝。让宝宝感觉到生活的环境很安全,周围的人是值得信任的。

这里是图片说明

在这里存在一个误区,很多家长认为一味地满足孩子会娇惯了宝宝,因此在这个阶段总是有意地锻炼宝宝等一等,忽视宝宝的要求。这是错误的。在0~2岁阶段,如果被迫等待和被忽视,宝宝会没有安全感,不容易建立信任感,宝宝的分离焦虑期会变长。

2持久而稳定的看护人

如果频繁更换看护人,宝宝容易紧张焦虑,从而影响宝宝安全感的建立。

3规律生活

“规律”会让宝宝很容易适应和学习,同时“规律生活”也会让宝宝对发生的事情产生预期,宝宝容易有掌控感,这也是安全感的来源。《哺乳》》在这里存在一个误区,家长认为宝宝小,怎么样都能带大,所以生活作息混乱——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睡觉,物品摆放在哪里都没有规律。在毫无规律的生活中,宝宝不容易建立安全感,会导致分离焦虑期延长。

如何让宝宝快速接受新看护人

1提前进入角色,最好两周以上

宝宝可以在这个期间慢慢熟悉和接受,同时其他看护人也能观察和学习宝宝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2饮食起居要规律

宝宝的生活越规律,宝宝就越容易适应,如果饮食、起居不规律,更换新的看护人就会给宝宝造成很大的困难。

3提前告知宝宝

家长提前告知宝宝:“妈妈要上班,阿姨/奶奶/姥姥来照看你,她们很爱你,你不要担心”非常重要。宝宝会有心理预期和准备,大大降低焦虑和不适感。不管宝宝多大,这个步骤不能少。

这里是图片说明

让孩子安然度过分离焦虑,你学会了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凡本网注明“来源:谷子孕婴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ad_guzi@163.com邮箱或者添加微信号:guziyyw。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谷子孕婴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推荐阅读
  • 内容加载中 ...